从《史记》十大经典记载,看古人智慧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下面为你分享《史记》中的十则经典记载及逐句心得。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 心得:此句将目光短浅之人比作燕雀,志存高远者比作鸿鹄,生动展现出陈胜虽身为底层佣耕者,却心怀远大抱负,不甘平凡的精神。这启示我们,无论出身多么低微,都要有远大志向,不能被眼前的困境局限了对未来的想象。
2.“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史记·项羽本纪》
- 心得:项羽的这句话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下人们强烈的乡土情结与荣归故里的观念。在现代,这可以理解为人们希望自身成就得到家乡、亲友认可,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成功后可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3.“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 心得:大致等同于“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它强调了一种知恩图报、尽心尽责的价值观。在生活和工作中,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支持,就要懂得感恩,为他人排忧解难,对给予自己机会和资源的人忠诚,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4.“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心得:主父偃的这句话虽显功利,但也体现出一种不甘平庸、勇于追求功成名就的进取精神。不过,在追求成功时,也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平衡好事业追求与品德修养。
5.“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心得:张耳和陈馀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令人唏嘘。这句感慨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珍惜彼此情谊,坚守初心,遇到利益冲突、观念分歧时,要通过良好沟通解决,而非轻易背叛,破坏曾经深厚的感情。
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 心得:这句话体现出一种极致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以及人对被认可、被欣赏的渴望。它提醒我们,要珍视那些真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给予他人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收获真挚的情感和忠诚的回报。
7.“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史记·儒林列传》
- 心得:这是对学者和为人处世者的告诫,在知识探索和日常交流中,要尊重事实和真理,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迎合世俗。特别是在信息繁杂的时代,更要坚守内心的真实与正义,不被虚假和浮躁左右。
8.“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
- 心得:李斯以老鼠所处环境不同,境遇天差地别为例,指出人所处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启示我们要主动选择积极向上的环境,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身处不利环境,也能努力改变现状,实现自我价值。
9.“非人情,不可。”——管仲临终对齐桓公所言(相关记载于《史记》管仲相关篇章)
- 心得:管仲认为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之事的人不可亲近,如易牙烹子献君、竖刁自宫侍君等行为违背常理。这警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警惕那些行为极端、违背基本人性的人,保持理性判断,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10.“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史记·苏秦列传》
- 心得:苏秦的经历生动展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让我们明白,在顺境时不要过于骄傲自满,要珍惜身边真心相待的人;逆境时也不要气馁,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处境,同时也不要过分在意那些因势利导的态度 ,坚守自我。
分享智慧,传播正能量,感谢大家阅读和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